单月万亿千瓦时的用电量是未来能源革命的起点。
散仙谷 http://www.webjb.org/webjb/sanxian/
送交者: heaven 于 2025-10-06 21:06:45
回答: 由 于 2025-10-06 20:39:42
单月万亿千瓦时的用电量,不仅是过去成就的总结,更是未来能源革命的起点。
中国的目标远不止“满足自身需求”,而是通过电力技术创新与制度输出,推动全球能源体系转型,重塑世界工业版图。
中国正以“超低电价+全产业链优势”吸引全球制造业向东方聚集。巴斯夫在广东建设全球最大一体化基地,看中的是稳定的电力供应与0.3元/度的工业电价;特斯拉上海储能工厂投产,依赖的是江苏金坛400兆瓦压缩空气储能电站提供的调峰能力
更关键的是,中国将绿色电力技术打包输出——撒哈拉沙漠的光伏电站、东南亚的水电项目、非洲的智能电网,都在采用中国光伏组件、特高压设备与储能技术
这种“绿色技术+基础设施”的组合,正在改写全球能源地缘政治规则:当西方国家还在为油气管道争夺时,中国已通过特高压将“沙漠的阳光”转化为“长三角的算力”,成本比液化天然气低40%
中国计划2030年将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占比提升至36%,远超发达国家19.7%的平均水平。
这意味着一场深刻的工业革命:唐山钢铁厂用“全电炉炼钢”替代焦炭,碳排放减少70%;宁波舟山港的“岸电系统”取代船舶燃油,每年减排120万吨;青海的“绿电制氢”项目,将光伏电转化为化工原料,破解“绿氢成本高”的全球难题
这种“电力替代一切”的模式,不仅是中国实现“双碳”目标的路径,更可能成为后发国家跨越式发展的范本——无需重复“先污染后治理”的老路,直接通过电力革命进入清洁工业时代。
随着AI、大数据、元宇宙等技术爆发,算力中心正成为新的“用电大户”。
2025年,中国算力中心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比重已达4%,2030年将升至6%,相当于当前全球核电总发电量
为应对这一需求,中国正推进“东数西算”与“雅鲁藏布江水电站”等超级工程——后者总投资1.2万亿,发电量数倍于三峡,将通过特高压直供东部算力集群
这种“能源-算力-产业”的协同布局,让中国在数字经济时代占据先机:当欧美因电力成本限制算力扩张时,中国已为AI大模型训练、量子计算研发储备了充足的“能源弹药”
7月单月万亿千瓦时的用电量,是中国电力发展的里程碑,更是全球能源转型的风向标。
从1949年43亿千瓦时的惨淡开局,到如今每三天建成一座百万千瓦级电站的“中国速度”;
从依赖进口设备的“万国牌电网”,到主导全球标准的特高压技术;
从“电力短缺”到“绿电输出”,中国用70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百年的能源发展之路。
这背后,是“一张蓝图绘到底”的战略定力,是电力工人在青藏高原、沙漠戈壁的默默奉献,更是14亿人对“美好生活”的共同追求。
当中国的特高压线路跨越山海,当光伏板铺满沙漠,当核电技术走向全球。
在能源革命的赛道上,中国不仅是参与者,更是规则制定者。
阅读次数:90
所有跟贴:
加跟贴
所有跟贴·加跟贴·ɢɹ
Copyright © 2000 - 2020 webjb.org